核心提示
“看,那個就是吸螺船”,7月4日11時,新法制報記者乘船來到都昌縣周溪鎮泗山村委會棠蔭村時,船夫王濤琪(化名)突然示意記者注意前方的一條漁船。
據村民反映,自4月開始,大量吸螺船在泗山村委會棠蔭村鄱陽湖區出現,“每天估計要吸走幾十噸”。
據了解,去年7月,國內多家媒體報道吸螺船吸螺螄破壞鄱陽湖生態環境后引起相關單位重視,有關部門進行整治,吸螺船一度得到了控制。都昌漁政分局資環股曾股長稱:“目前,法律條文只禁止吸螺船,對能不能捕撈螺螄則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加上棠蔭村水域為交叉水域,執法難度很大。”
湖面上的一艘吸螺船
湖中大螺螄都被捕撈掉了,只剩了小螺螄
鄱陽湖區再現吸螺船
“一般是清晨下湖,下午三四點鐘收攏,五六點鐘上岸下螺螄。一車一般賺一萬多元,一天運十幾車,能賺十幾二十萬元。”
鄱陽湖煙波浩渺,湖面平靜,但是在棠蔭村鄱陽湖水域擺渡的船夫王濤琪眼中,湖區并不平靜。
“湖里的螺螄大量消失,沒有了螺螄凈化水質、污染降解、水體調節、環境優化等獨特的生態功能,湖水會變得越來越渾濁。”7月4日11時,新法制報記者乘船來到都昌縣周溪鎮泗山村委會棠蔭村鄱陽湖區時,王濤琪突然示意記者注意前方的一條漁船,“看,那個就是吸螺船。”
這條漁船比一般漁船稍大,正在拐彎。
王濤琪說,這條就是吸螺船,正準備去吸螺螄。
據介紹,吸螺船一般是由普通漁船改裝的,只要在普通漁船上安裝吸螺機就可以從水底吸螺螄。改裝過程很簡單,一艘吸螺船一天就可以捕撈一兩噸螺螄。
記者看到,這條吸螺船并沒有作業,十來分鐘后,船只向湖中心駛去。記者希望能跟上去,但考慮到風險,王濤琪沒有帶記者跟進。
而在不遠處一艘很高的采砂船旁,有十幾艘漁船,王濤琪告訴記者,這些船正在用網捕螺螄。
在棠蔭島附近,記者注意到,湖面漂浮著白色浮沫和水草,有些地方還散發著陣陣臭味。
泗山村村民老邵介紹,現在鄱陽湖區的吸螺船非常猖狂,每天吸的螺螄要用“后八輪”裝,每天要運十幾車,保守估計一天也要運幾十噸。
王濤琪稱,這片水域幾乎每天都有十幾艘吸螺船出沒,分別在幾個不同的碼頭卸貨。
老邵說:“一般是清晨下湖,下午三四點鐘收攏,五六點鐘上岸卸螺螄。一車一般賺一萬多元,一天運十幾車,能賺十幾二十萬元。”
據老邵介紹,這些螺螄都經過都昌直接運往江蘇出售,“一般不會賣在江西”。因為泗山汪家新屋山腳(卸螺螄的其中一個碼頭)通往泗山的必經之路,今年上半年連水泥路都被“后八輪”軋壞了。
記者注意到,村路上有明顯的裂縫,有的裂縫很深,裂縫沿一個中心向四周裂開,形成了一個坑,車輛通過時顛簸不已。
泗水村村支書劉斌華透露說,為了阻止運螺螄的“后八輪”通過村路,村委會在村路上建了水泥墩子阻止,現在還有負責吸螺螄的老板在找村委會協商。
大量螺螄被吸走破壞了水質
“去年曾經整治過一段時間,但今年4月份,他們又卷土重來了。”
據多位村民介紹,他們經過了解得知,螺螄船捕撈的螺螄確實被銷往江蘇、安徽、浙江等地,用于凈化水質和水產養殖。
棠蔭村村民段文好(化名)說:“以前鄱陽湖水產豐富,但是現在一網打下去幾乎沒什么魚蝦。他認為這雖然和過度捕撈有關,但生態鏈的破壞也是一個值得注意的重要原因。”